我们必须认清,评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激励科研人员开展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探索。
金章东团队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对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环境进行监测,是国际上系统评价大地震对地表过程和碳循环深远影响的范例。然而,如今的黄河已然缺乏奔流而下的气势。
论文写在黄土地 黄土室的基础研究不是孤立的,我们一定要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当中去,要为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黄土室保持优秀的秘诀是什么?周卫健回答:首先是人。由于径流急剧减少,黄河载沙能力从上世纪70年代每年16亿吨下降到目前3亿吨左右。他们重建了黄土高原的气候历史,深入研究了东亚季风的历史与变率,揭示了亚洲季风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联系,开展了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研究此时的黄土室已成为国际第四纪研究的一面旗帜。2017年,西安市与地环所共建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致力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发工作,为建设天蓝、水清的西安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1987年被批准为开放实验室,1995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1999年以实验室为基础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亦是其如今的依托单位。刘东生等提出了黄土的风成说,但独具特色的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如何形成的,仍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地学界的未解之谜。自2017年1月上任地环所所长以来,刘禹总是每天早上7点左右到所,晚上11点回去,天天如此,即使大年初一也没给自己放过假。
目前,黄土室利用多种载体开展的研究很多都处于国际前沿。在他看来,这样的黄土室将持续奋发图强,不断创新有为。今年7月,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文章中,他们重建了过去500年黄河径流量变化,发现黄河径流和泥沙空前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为未来黄河工程建设、沿岸水资源分配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2012年到地环所竞聘时,尽管没有任何熟人,他依然感受到考核过程的公平。
其中,85后晏宏出任副主任时仅29岁,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要造就一流人才,必须与国际一流科学家合作。
例如,刘禹团队在树轮稳定同位素方面的研究被该领域国际权威Leavitt教授评价为亚洲最可靠、可与世界其他三大洲树轮同位素结果比较的曲线。为了早些做研究,他们一日三餐、白天黑夜都待在实验室里。于是,西安分院挤出的200平方米办公楼便成了他们的奋斗天地。地环所所长、黄土室前主任刘禹介绍说。
陈怡平等认为治沟造地将减少黄土高原的势能差,为治沟造地提出了科学依据,研究集体还划分了黄土高原治沟造地的不同区域和途径。2018年,生态环境部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汾渭平原地区启动一市一策跟踪研究,黄土室承担了西安、咸阳、宝鸡和铜川等4市的驻点跟踪研究。当年,来自十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学者汇聚西安,认识和了解到这个体量不大,但极具特色、办事高效的研究室,纷纷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很快,这一理论获得了全球第四纪地质研究界,乃至大气科学界的认可。
对于新一代黄土室人来说,如履薄冰,意味着朝着新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位于亚洲季风区的中国黄土分布更广、更厚(达100~200米,甚至更多),与古土壤层相互交替的规律十分明显,其形成原因与冰川进退并无直接联系。
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个国家要解决的重头戏。③2017年5月,安芷生院士被授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时在林肯纪念簿上签名。
⑦黄土关键带野外研究。王云强喜欢地环所以能力论英雄,不以关系论英雄的学术风气。此后,周卫健、安芷生等先后组织20多位院士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壑治沟整地,沙区退林还灌草的26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并提议适时将治沟造地提升为与退耕还林还草并重的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重大方针。实验室瞄准黄土、第四纪地质和全球变化的学科前沿,组织了国际黄土学术研讨会。在与欧美科学家合作考察过程中,安芷生发现,欧美黄土都是与冰川进退有关的冰缘黄土。黄土室的目标不仅是将论文写进国际期刊,更要将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
如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如何让旗帜更加鲜艳?2006年,安芷生提出学科发展的三个转变:从区域转向全球,从自然过程转向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研究,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转向过去和现在相结合的研究。这项计划引进了十多位青年人才,已成为黄土室的中流砥柱。
相比35年前,今天的黄土室要人有人,要项目有项目,要平台有平台,整个实验室武装到牙齿。由于中国黄土的研究优势,初出茅庐的黄土室很快就受到国际关注,并被《自然》杂志报导。
在这里,有良师益友不断拓宽研究深度和广度,能够与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交流合作,参与承担重要的项目。⑤科研人员在黄土关键带洛川站安装传感器。
他希望自己也能创造一个具有同样国际学术氛围的研究团队,影响更多的人。安芷生时常对年轻人说。以此为基础,目前黄土室设立了5个研究单元:古环境研究室、现代环境研究室、粉尘与环境研究室、加速器质谱中心、生态环境研究室。从诞生之日起,黄土室一直践行着这个宗旨。
这5个方向基本上围绕一条线,把气候环境变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用加速器等工具作为支撑,把相关成果应用到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我相信我们能做一些工作,我对卓越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
35年来,黄土室的科学家们白手起家,让以黄土为载体的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蜚声国际,以湖沼、石笋、树轮、砗磲等为载体的研究站在了第四纪与全球变化研究前沿。金章东告诉《中国科学报》,实验室的一大特色是拥有3个研究群体:立足本实验室的核心群体。
这次国际交流为黄土室的首个跨越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实验室今天三个研究群体的特殊人才队伍埋下了伏笔。王云强说,黄土室每个人的愿景都非常明确:让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高地,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
晏宏团队从南海砗磲化石中获得日小时分辨率的台风和寒潮频发信息,填补了古天气研究的空白。黄土是我们的根本,更是我们的特色。今年8月,晏宏刚通过国家杰青答辩,可能成为今年该项目最年轻的受资助者。研究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克服不确定性的影响,预测它的发展趋势非常必要。
优秀生的如履薄冰 黄土室的成绩栏里写满优秀,但它的座右铭却是如履薄冰、奋发图强。此后又获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为地环所。
资源环境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一定是有用的,只要基础研究做得好,就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你们不要埋怨,不要怕吃亏,坚持战斗在西部,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同时,它还让黄土室的学术思想不断孕育、成长。刘禹非常喜欢这句意境豪迈的诗。